汽车行业环境分析_新能源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 时间:
  • 浏览:0

汽车行业环境分析_新能源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汽车行业环境分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汽车行业环境分析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1.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

2.汽车后市场的行业现状与分析是什么

3.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

4.新能源汽车就业环境分析

5.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法怎么做?

6.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综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喜忧参半,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风险与机遇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23.82亿元,同比增长29.44%:产品销售收入3598.88亿元,同比增长31.05%:利润总额221.90亿元,同比增长51.14%。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比较大,实现了增产增收。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_。去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_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之大。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载货汽车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特别是次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对中重型货车、多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和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农村汽车市场对轻、微型客货车需求也会有较大增长。随着_有关鼓励私人购车政策的出台,预计个人购车比例将逐年快速增长。特别是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会有较大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为此,_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以满足中_庭的需要。此外,_还将大力推进发展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至2005年,中国公路里程将增加至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各地还将加大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停车场地等交通配套设施。所有这些,都无疑会大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喜人,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国门完全打开,我国的轿车产业与国外发达_的汽车企业处于同一个大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十分落后,企业规模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面对。 打通国际大市场,也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我们可以有机会在与强手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也逼迫我们把自己做大做强。为了应对国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_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_,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抓紧清理减少不合理税费,鼓励百姓的汽车消费。预计6年内我国轿车价格可与国际初步接轨,10年内可完全接轨。只要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有关人士预测,未来,我国汽车工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一、国有汽车生产企业将由市场”_”转变为市场追随者 二、汽车生产将由大批量方式转变为大众生产方式。 三、汽车企业将由整体性购并转变为局部性购并 四、人力资源将由国内单一配置转为全球流动配置。 五、汽车产品将由价格竞争转变为综合素质的竞争。 六、汽车消费由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

记得采纳啊

汽车后市场的行业现状与分析是什么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汽车金融:上汽集团(600104)、福田汽车(600166)、广汇汽车(600297)、江淮汽车(600418)、广汽集团(601238)等;汽车租赁:神州租车(00699.HK)、强生控股(600662)、大众交通(600611)、申华控股(600653)等;二手汽车:浩物股份(000757)、大东方(600327)、优信二手车(UXIN.美国上市)、开心汽车(KXIN.美国上市)等;汽车用品:德联集团(002666)、明新旭腾(605068)、旷达科技(002516)、苏奥传感(300507)、常熟汽饰(603035)等;汽车养护与维修:元征科技(02488.HK)、道通科技(688208)、南华仪器(300417)等;报废汽车回收:华宏科技(002645)、天奇股份(002009)、格林美(002340)、浙商中拓(000906)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国电南瑞(600406)、奥特迅(002227)、许继电气(000400)、国电南自(600268)、易事特(300376)等。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注册企业相关数据

行业概况:汽车后市场覆盖范围广

1、定义:行业涉及范围十分广阔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汽车后市场是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

中国现在的汽车后市场大体上可分为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用品、二手车、汽车养护与维修、报废汽车等几类,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也被列为汽车后市场行业。在服务内容方面,汽保行业和汽车养护行业存在着交叉,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同时,目前国内许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的业务范围也有向汽车养护拓展的趋势。

2、产业链

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上游主要为汽车消费市场,主要由以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为代表的汽车生产厂商,以及如分销商等各种汽车行业销售渠道共同组成。汽车后下游市场则主要为汽车车主提供相关细分市场服务。

行业发展历程:进入“互联网+”阶段

汽车美容、养护业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轿车拥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美容、养护业开始被有车族所熟知,“七分养,三分修”,以养代修的爱车新理念逐步被广大有车族所接受。与国外发达_相比,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较晚,汽车后市场从形成到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规模超5万亿,发展空间巨大

通过对本文定义的汽车后市场细分市场的市场规模进行详细测算后,前瞻大致估算出了现阶段我国整体市场规模情况,从估计数据来看,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早在2016年就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2016-2020年,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成熟,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达到5.2万亿元,同比增长7.77%。

根据“1:8”惯例推算2020年我国汽车后规模约为65.25万亿元,而实际测算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仅为5.3万亿元,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仅占国际惯例测算市场的8.12%,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后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细分市场一:汽车金融行业

——三大因素共同推进汽车金融行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稳定上升,人们对于汽车金融的消费认知也不断上升,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汽车金融的行业壁垒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汽车金融行业。随着行业发展,_相应出台了一系列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了汽车金融行业进一步规范化发展。

——2020年市场规模或已超过2万亿元

根据自2008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来,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对风险管控的认识有所提升,遏制住了坏账率持续走高的不良势头,进入有序发展阶段。2013年后,随着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新模式的涌现,市场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十多年来,中国汽车金融行业保持了年均24%的高速增长。虽然2017年后汽车销量出现震荡,汽车金融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年均约20%),但势头仍远远_于汽车销量变化趋势。

根据罗兰贝格2020年发布的汽车金融报告,2019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总体规模达到约1.7万亿元,其中持牌汽车金融公司约占一半份额。前瞻估计2020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或已超过2万亿元。

3、细分市场二:汽车租赁行业

——互联网巨头布局汽车租赁行业

BATJ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四大巨头,其投资方向具有风向标作用。BATJ近年来都在进行各自的汽车金融布局,在互联网巨头们的汽车金融布局中,汽车融资租赁作为汽车金融领域的“蓝海"被广泛关注。易鑫获得了百度、腾讯和京东等资本的多轮融资,融资总额达15亿美元,并且于2017年在香港上市;弹个车获阿里两轮领投,金额达9.1亿美元;优信获得百度和腾讯约2亿美元的投资;花生好车和美利车金融分别获京东2.7亿美元和1亿美元注资;专注于商用车融资租赁的狮桥租赁获得百度10亿人民币的投资。

——疫情冲击使得2020年市场规模增幅下降

汽车租赁作为中国新兴的交通运输服务业,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商务活动需求和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的重要交通方式,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汽车租赁行业对于传统运输业、旅游业以及汽车工业、汽车流通业等相关行业起到十分显着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汽车金融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汽车租赁市场快速增长,尽管2018年中国共享汽车市场遭遇寒潮,但融资租赁市场整体依然保持增长。

根据国际_研究机构Fastdata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汽车租赁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中国租车市场规模预计下滑12.4%,达到903亿元。

4、细分市场三:2020年二手车市场受到疫情影响较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2-2019年我国二手汽车交易量从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二手车交易量有所下降,2020年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为1434万辆,同比下降3.91%,2021年1-5月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为544.52万辆,同比增长74.58%。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2-2019年我国二手汽车交易额从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二手车交易额有所下降,2020年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额为8888.4亿元,同比下降5%,2021年1-5月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额为4271.67亿元。

5、细分市场四:汽车用品行业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8400亿元

我国汽车用品行业包含细分产品众多,因此生产相关产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局势变化,行业整合步伐开始加快,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2019年德勤发布了《2019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用品市场规模为7200亿元,过去三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8%,以此可以推算出2016年我国汽车用品市场规模约为4400亿元。2018年时德勤对于我国汽车用品市场规模未来成长性预测评级为一般,主要是因为我国汽车用品行业囊括范围较广,竞争较为激烈,整体发展态势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因此市场成长性或将维持现状。

前瞻认为,汽车用品作为汽车保有的刚需产品,几乎每辆新增汽车车主都会不同程度的购买汽车用品,因此我国汽车用品市场规模增长或会受到我国每年汽车保有量增速的较大影响。基于此逻辑,前瞻估计2018年之后汽车用品市场规模增速或将与每年汽车保有量增速大致相符,由此估算得到2020年我国汽车用品市场规模约为8400亿元。

6、细分市场五:汽车养护与维修行业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现阶段,中国从事汽车维修保养服务的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术人オ。据_表示,美国从事汽车维修保养服务工作的群体中,_技师比例超过30%。

而根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从事汽修行业的_技师比例仅为5.7%。汽车维修保养人员判断的准确程度与操作熟练度直接影响到服务的效率及质量。在汽车维修保养领域,_技师需在掌握机械维修与电子维修技术的同时,经过系统化学习并了解先进的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

——按指数估测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1.2万亿元

基于中保协公布的常用配件负担指数和保养指数,前瞻将其分别与交通事故中汽车交通事故起数和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结合,对我国汽车养护与维修市场规模进行了简单测算。

从数据来看,我国汽车养护与维修市场市场规模2016-2020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汽车养护与维修市场规模约为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

7、细分市场六:报废汽车回收行业

——目前我国共有三种报废汽车回收模式

目前我国报废车辆回收共分为第三方负责回收模式、生产商负责回收模式和生产商联合体负责回收模式三种模式。

第三方负责回收模式指生产商在销售产品后,自己并不直接参与对产品的回收工作,而是选择一个专门的回收企业负责回收工作。在该模式中,产品由第三方回收企业负责回收并将其转交给生产商处理。

生产商负责回收是指汽车制造商为废旧汽车回收工作的主体,通过一定的回收渠道回收废旧汽车,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汽车再利用的后续环节,_限度完成废旧汽车全部使用价值并获取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包括制造商直接回收和经销商回收——制造商处理两种形式。

生产商联合体负责回收模式是指生产同类汽车产品的制造商,成立一个联合责任组织,由该组织负责这些汽车制造商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回收处置工作。

——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0)》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报废机动车市场将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增幅将在5%左右。通过每年商务部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额2017年之后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报废机动车平均回收单价也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报废机动车总额为154.14亿元,每辆机动车平均处理单价为6428元。

8、细分市场七: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

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每年至少保持两位数高增长率。截止2021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87万台,同比增加43.9%;各省份充电站保有量6.5万座,换电站保有量644座。

2021年1-5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8.9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同比上涨125.2%,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142.9%。

结合我国历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备数量,以及2020年能源局公布充电桩均价2万元/个,充电站300万元/座,结合计算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2020年市场规模估算为124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行业研究院《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分析

2012-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2012年以后,我国汽车产量由高速增长进入波动增长阶段,汽车制造行业进入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901.54万辆,同比增长3.19%;销量为2887.9万辆,同比增长3.0%,均达到近年_值。2018年以来,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开始逐年下降。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上半年汽车行业受到冲击,全年总计汽车产量为2532.5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78%。

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608.2万辆 和2627.5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局面。2022年1-11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

2、中国汽车销售产品结构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87%,达到近些年_值,随着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出现连续下滑,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售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81.76%。2022年1-11月,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87.61%。

2012-2021年,我国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19.7%,2016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为13%,较2009年下降6.7个百分点;随后商用车市场份额有所回升,2021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8.24%。2022年1-11月,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2.39%。

3、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7年以来,购置税优惠减免造成产量及销量增长乏力。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_出现产销双双负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全年乘用车实现产量1999.4万辆,同比下降6.4%;实现销量2017.8万辆,同比下降5.9%。

2021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7.1%和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2022年1-11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5%,累计增速放缓。

4、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2-2015年商用车市场一直比较低迷,累计销量同比负增长。虽然2014年9月以来_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有助于商用车走出低谷。9月商用车环比增长明显,但同比仍然负增长。10月份、11月份商用车月度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虽然在2014年,同比增速开始回升,但是到了2015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2016-2020年,商用车市场回春,2016年商用车产量为369.8万辆、销售量为36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0%和5.8%。2020年,商用车市场累计产量为523.1万辆、销售量为51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和18.7%。在疫情的影响和汽车整体及乘用车产销同步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幅的增长。

2021年,中国商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下降10.7%和6.6%。2022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2.7万辆和3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2.1%,继续呈现两位数下滑。

5、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3.1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超过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到4.63亿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就业环境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作为_发展战略,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政治因素:

1、 中国产业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_战略;

2、 中央及各省市从产业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行业管理及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_支持。

经济因素:

1、2015年,中国车市增速明显放缓,且中国的汽车产业落后于发达_,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重塑产业结构,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2、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利于普及。

社会因素:

1、201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达到60.6%,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_,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2、80、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更高;

3、社会人口基数大,人口红利当前仍具有效用。

技术因素:

1、 电池、电机及电控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

2、 相比于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壁垒较低,中国与汽车工业发达_处于同一起跑线;

3、 中国车联网技术发展迅速。

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及阻碍因素

促进因素:

1、 政策利好:中央及地方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__出台扶持政策;部分城市对传统能源汽车采取限行限购政策,对新能源汽车降低牌照获取门槛。

2、 用户认可度提升:80/90后作为消费主力,对兼具有经济性与环保性新能源汽车持欢迎态度,随着相关技术升级,消费者认可度逐渐提高。

3、 商业模式创新:各大车企及汽车经销商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出现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以租代售等模式,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4、 汽车能源清洁度提升:相比于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能源清洁度方面有所提升,有利于缓解大气污染。

阻碍因素:

1、 充电基础设施落后:截止2015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设施配比为11.78:1,车桩配比不协调,用户充电不方便,阻碍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普及;

2、 电池技术不成熟:现阶段,中国的电池技术水平不成熟,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低,限制其进一步推广;

3、 行业秩序待规范: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骗补贴、质量差等不规范行为,行业亟待进一步规范。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

1、 探索期,2001-2014,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推动

(1)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_“十五”期间“863”重大科技课题;

(2)2007年,_发改委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3)2009年,_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4)2010年,_公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5)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宣布截止2017年底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

2、启动期,2015-2020,主要推动力仍在政府

(1)2015年,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

(2)2016年,_“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累计产销5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2016年9月,财政部公布新能源汽车厂商骗补名单,并予以严惩;

(3)2017年起,新能源汽车将进一步在营运车辆中得到普及,并继续渗透私家车领域。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加快与互联网结合。

3、高速发展及应用成熟期,202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告诉发展期

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法怎么做?

中国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x0d\\x0d\内部\x0d\环境\x0d\因素\x0d\\x0d\优势(strength)1、良好政策和投资环境:\x0d\(1)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汽车企业引进制造技术后,必须进行产品国产化,并提出了不低于40%的国产化率要求;\x0d\(2)一些政策和规定引导零部件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品种类多元化生产等促进零部件企业的优化组合;\x0d\(3)由于我国参与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外资在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投资的增加,国际许多_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设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很多跨国公司还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纳入其全球采购系统并在国内设立采购机构或办事处,有些还在国内设立了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部件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x0d\2、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优势\x0d\(1)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投资者来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一些附加值低,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的组织,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来提升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x0d\(2)中国作为_上_的发展中_,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平均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汽车消费能力的增强,必然会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x0d\3、国外_大型零部件企业对我国企业_的持续带动效应\x0d\目前,列入_500强的零部件制造厂商德尔福、博世、伟世通、电装和李尔等都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我国零部件企业与_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和合资,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营经验,从低端的加工到高端的研发,实现车身、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饰件等汽车主要零部件和模块方面全面发展。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可以迅速提升发展速度和规模。因此,我国零部件企业处于以国内、国际市场和资源优化调配发展的前提下,直接进入_零部件采购_,采取一边发展和一边学习的模式,可以迅速缩短与_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且,在目前的国际化发展前提下,这种效应是具有持续性。\x0d\\x0d\劣势(weakness)1、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x0d\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采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汽车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x0d\2、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x0d\(1)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大多数是处于小规模生产,即便是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例如上汽集团,也只有几十万套(件)的产量,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品成本高;\x0d\(2)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导致与之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还是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劳动密集型或者是材料密集型的产品。我国零部件制造技术目前仍属于中低技术水平,一些_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x0d\3、企业研发投入低,自主研发能力差\x0d\(1)有资料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年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1%—2%左右,而发达_为3%—5%,甚至达到10%,我国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效益低下限制了其在研发上的投入;\x0d\(2)一些大型的零部件企业开始认识到了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但是我国零部件企业很大部分属于进入壁垒较低、只需小规模的投资、占地少、设备相对简单、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高等状况,其技术研发的基础很差,并且大部分企业缺乏技术研发的_、技术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x0d\4、产业结构单一,体制不合理\x0d\(1)从大型汽车集团独立出来零部件企业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内部配套体系,虽然从汽车集团独立出来,但是这些企业市场意识淡薄,体制转轨缓慢,管理效率低下,极大制约了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x0d\(2)大部分民营零部件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约束,加上一些企业受眼前利益驱动的重复建设,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产品质量差,企业难以达到有效的经济规模和效益;\x0d\(3)资零部件企业虽然引进和吸收了国外_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但是,一方面,在其产品的本土化中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其经济规模和售后服务的相对滞后,发展很不均衡;\x0d\(4)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工艺门类还不够齐全,自制件多,未能形成分层次、满足专业化分工的零部件产业结构,需要向更合理、更有序的方向发展。\x0d\5、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x0d\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x0d\6、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x0d\1999年底,全国共有汽车厂商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改装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36家,发动机企业51家,零部件企业1540家。_批准的轿车建设规模为112万辆,已验收或建成的轿车生产能力91万辆。汽车产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有16家企业,其中,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东风资产占有率为62.04%,市场占有率为71.76%,利润占有率为87.96%。目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的势头仍然存在,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x0d\\x0d\外部\x0d\环境\x0d\因素\x0d\\x0d\机会(opportunity)1、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_,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发达_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x0d\2、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需求角度看,“十五”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会对载货汽车的发展提出巨大的需求;\x0d\3、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消费,市场需求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x0d\4、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五”期间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x0d\5、按照_汽车工业“十五”规划,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x0d\\x0d\威胁(threats)1、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x0d\2、2008年爆发了_性的金融风暴,国际经济环境的长期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全球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愈演愈烈,我国虽然对汽车产业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对市场即使的宏观调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汽车企业仍然十分不景气。今年经济危机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动力锂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孚能科技(688567)、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澳洋顺昌(002245)、鹏辉能源(300438)、欣旺达(300207)。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与装机量、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中国加氢站数量

1、动力锂电池呈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痛点待解决

——疫情影响下,动力锂电池需求保持增长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动力电池的研发重点,具有能量损失小、转换效率高、加速快等显著优势。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供需规模较2019年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为154.5

GWh,同比增长142.9%;出货量为220 GWh,同比增长175%。

——续航短、充电慢、安全问题为主要痛点

电气化是双碳愿景下交通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比内燃机汽车排放的废气更少,若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便是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然而,锂电池作为交通动力存在续航短的劣势。相较于燃油汽车而言,纯电动汽车存在的_痛点便是续航里程,传统燃油车加满一箱油可以开到600公里乃至更多,但普通的纯电动汽车只能跑200-400公里,而续航里程可达到500公里以上的高性能纯电车则将面临价格难以下调的困境。在雨天或低温天气,动力锂电池受环境影响明显,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充能耗时较长也是动力锂电池的一项短板。对比来说,传统燃油车仅需几分钟便能将油箱加满,而纯电动汽车即使是快充,充电至满格也需耗费一个小时左右,慢充耗时更是长达6-8小时。大幅上升的充能时间使得纯电动汽车使用体验感降低,是抑制动力锂电池需求增长的一大阻碍。

此外,安全隐患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根据电动汽车用户联盟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一共发生过72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至少涉及25个品牌车企,38款不同车型,包括乘用车、客车,货车等多个不同用处车型。除了电池的自燃隐患外,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也存在诸多事故风险,例如“智能化”核心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失灵及辅助驾驶功能过度营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氢燃料电池技术难度大,与锂电池互补为_发展方向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氢燃料电池在动力锂电池存在的续航短、充能耗时长、安全隐患等问题上均具有显著优势,而且氢燃料电池的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被认为是未来交通动力低碳化的一大发展方向。然而,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面临着技术难度大、催化剂成本高昂等问题。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领域落地的重要载体。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_9246辆。可见,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仍不成熟,处于幼稚期。据工信部于2021年初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

——中国加氢站建设慢,规模化应用困难

2016-2021年,中国加氢站数量逐步增长,但整体建设规模仍然较小。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加氢站有180座在运营、18座已建成,85座正在建设,148座规划建设。我国现有加氢站中多数投资规模超过1200万元,上海驿蓝金山加氢站甚至耗资高达5500万元。高昂的建设运营成本和较长的投资回报期是我国加氢站规模化发展的_障碍,现阶段多数加氢站还处于亏损状态,存在终端用户用氢难、用氢贵的问题,终端需求增长乏力必然又反过来制约加氢站的建设与扩张。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但其配套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困难,也是氢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一大障碍。

注:饼图数据为截至2022年3月底_新数据。

——氢燃料电池在专用运输领域具备优势

分析发现,无论是动力锂电池还是氢燃料电池都存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痛点,如何解决或规避痛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为新能源交通动力发展的关键。寻找各自_合适的应用场景便是优势利用_化的重要途径,从销量结构来看,目前商用车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重点。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新增销量1894辆,商用车为_主力,其中客车1042辆、重卡777辆。

与燃油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零碳排放、转化效率高等比较优势;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续航里程长、充能耗时短、安全隐患可控等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决定了氢燃料电池在长距离、连续工作时间长、载重大等应用场景的适用性较高。而针对加氢站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氢燃料电池发展可从应用场景清晰、行驶路线固定的专用车入手(例如物流车、环卫车等),利于加氢站的布置和建设。

——氢燃料电池在航空运输领域大有可为

民用航空碳排放规模占交通运输排放总量的10%左右,而且航空排放是在高海拔地区释放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类似地源排放的2-4倍。可见,航空是交通动力降碳减排的重要抓手。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而言,航空运输也是氢燃料电池的优势领域之一。氢能源的质量能量密度远超其他能源,且一个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可以比同等质量的电池电力系统多储存3-5倍的能量。要想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供应,除了通过技术研发提高能量密度外,一般还可通过扩大电池体积的方式实现,然而,飞机对动力系统的质量和体积均存在较大限制,动力电池在航空领域应用困难,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具有显著优势,可作为锂电池的有利互补。

总体而言,未来氢燃料电池将在长距离运输、专用车领域及航空领域发展较快,与锂离子电池形成良性互补。

3、燃油份额将逐步减少,但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完全取代

——“碳中和”目标下,燃油动力份额下降为必然趋势

“双碳”愿景下,_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碳减排”相关目标规划,对新能源汽车在新增交通工具中的比例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未来燃油作为交通动力的份额必然呈现下降趋势。

——同款燃油车指导价普遍低于同款新能源车补贴价

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存在诸多障碍,高生产成本带来的高售价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来看,从低价低端到高价高端,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动汽车,其补贴后的价格普遍高于燃油版同款车型的指导价。以长安逸动以及逸动新能源为例,燃油版逸动的指导价为7.29-10.39万元,而逸动新能源(纯电)的补贴后指导价为12.99-14.99万元,即使政府对新能源车有补贴,新能源版的售价也比燃油版高出5.7万元。

注:指导价查询时间为2022年3月。

——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相较于燃油车而言,电动汽车的一大竞争优势为“绿色环保”。虽然纯电动汽车在排放上的_优势毋庸置疑,但值得思考的是,电能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不可视而不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力格局仍以火力发电为主要途径,其中煤电发电量占比在六成以上。在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动汽车的部分排放被转移到了上游。

此外,电池的循环利用寿命较低,大量废旧电池处理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再度污染。根据绿色和平发布的《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2021-2030年,中国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过700

GWh,虽可通过有效地梯次利用减少部分碳排放,但电池回收端带来的污染仍不可忽视。

可见,电动汽车的清洁环保更多的只是在使用阶段,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传统汽车厂商仍然在内燃机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

与此同时,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朝着_化、低碳化方向进步,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是燃油车减少碳排放的主要路径。目前,全_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在30%-38%的范围内,少数发动机的量产热效率突破了40%。比亚迪推出的骁云-插混专用1.5L_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43.04%,超越丰田、本田、马自达成为当前全球热效率_的量产汽油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助力燃油车节能减排,未来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燃油动力与新能源的环保效益差距有望缩小。相较而言发展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内燃机技术,或许仍会更受商业应用的青睐。

综上所述,未来传统燃油车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基于燃油车的价格优势和不断进步的内燃机技术,真实环保效益存疑的锂电动力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燃油动力。

4、未来或将形成燃油、锂电、氢燃料“三足鼎立”的格局

基于以上分析,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认为,燃油动力基于其长久以来积淀的稳定需求及部分性能的不可替代性,短时间内不会被新能源动力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在各自的比较优势领域发展,可形成良性互补。未来几十年,交通动力市场或将由燃油、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三足鼎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今天关于“汽车行业环境分析”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